关于小暑的作文(合集9篇)
发表时间:2025-06-15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二十四节气小暑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小暑的作文 篇1
传说
“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民间说“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传传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银河,又没有渡船,怎么办呢?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象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
相传这一天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唯有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伏日,古人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远在先秦已见著录。古书上说,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传说是太阳神,祝融则是炎帝玄孙火神。传说炎帝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不愁衣食。人们感谢他的'功德,便在最热的时候纪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传说。
《小暑六月节》:“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关于小暑的作文 篇2
每年7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交小暑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可见“小暑”是反映天气炎热程度的节气。说的是“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节令至此,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已在25℃上下,进入人们常说的“伏天”。“伏天”分为头(初)伏、中伏、末伏,是二十四节气之外的杂节气,也是古时为利于安排农事活动而对炎热季节的一种划分。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正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夏秋作物,得益于此时节较高的气温、丰沛的雨水、充足的光照,都进人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此时的农田管理也进入了较为繁忙的时期。这从各地流行的农事谚语可窥一斑。如“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里头种白菜”,“小暑大暑,抢插红薯”,“小暑前大暑后,庄稼老头种绿豆”。
“小暑”时节,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中稻已拔节,进人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集,应及早施好分孽肥。双季晚稻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一7天施足“送嫁肥”。“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大部分棉区的棉花开始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在重施花铃肥的同时,要及时整枝、打权、去老叶,以协调植株体内养分分配,增强通风透光,改善群体小气候,减少蕾铃脱落。盛夏高温亦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的又一个重要环节。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影响进入雨季,降水明显增多,且雨水较为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西南季风影响中,雨量也较为丰沛。农谚“小暑大暑灌死老鼠”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但此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
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农谚“伏天的雨,锅里的米”和“小暑不受旱,一亩打几石”,说的都是此时雨水的重要性。
进入“小暑”节气也就人了伏,虽为雨季,但受季风气候影响,常常是不雨成旱,人望其降;久雨为患,人祷其去。俗语“三日不雨小旱,五日不雨大旱”正是对华北、黄淮地区此时节气候特点的'反映。此时发生早灾,会对进人发育旺期的水稻、棉花、玉米、大豆、红薯甚至果树等造成严重危害,尤其在农田水利较为落后的古代,其危害就更为严重了。家喻户晓的民谣“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就是对农田遇旱情形最为形象的描述。所以,“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三农”在这里指春耕、夏耘、秋收),,此时节的雨水状况是农人最为关心的。经过千百年的观察、体验,我国劳动人民总结出不少预测雨水的气象谚语,如“淋了小暑头,四十五天不放牛”,“小暑南风伏里旱”,“头伏三场雾,下雨等白露”,“小暑起燥风,日夜好晴空”,“小暑一声雷,黄梅去又回”等。这些谚语至今在一些尚不发达的农村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于小暑的作文 篇3
暑假假期的时候,我都是过得非常充实的,爸爸给我报了游泳训练,妈妈给我报了画画培训。
开始,我还不会游泳,由一个教练来教我游泳,那时我只有带上救生圈才能在水上游泳,为了能够更快地学会游泳,我几乎每天早晨都要去游泳,每次都要在水中呆2、3个小时,整个暑假下来,我整个人都被晒得很黑了,那时我还经历了一次趣事呢,这一天,我没有带上救生圈,一个人慢慢地走进深水区,我本来想要走过去的,可是,由于我的身高不够,我刚往前走几步,头就被水给覆盖住了,我拼命的挣扎着,我想呼吸到外面的`空气,但是,我嘴里吸进的却全都是水,我挣扎了一会儿,忽然感觉到有一上手正在伸向我,等我露出水面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爸爸。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我的游泳技能已经非常娴熟,在游泳池中可以用蛙泳姿势轻松的游十几个来回。
我从一年级开始,就在青少年宫学习画画,刚开始在外面学时,我觉得很简单,没有什么难度,可是到了后来随着难度逐渐增加,我感到越来越难,而画院老师也在不断提高对我的要求,我就有放弃的想法了,爸爸这时不断鼓励我说:“学习过程中会不断遇到困难,当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冲过这个难关,后面的路就好走了。”我在老师和爸妈的不断鼓励下,通过自己刻苦坚持,终于迈过这个难关,现在的学习轻松很多。
学习一定是经过自身不懈地坚持和努力才能拥有的。同样想拥有优秀的学习成绩,同样需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关于小暑的作文 篇4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小暑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着夏天正式开始。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的时候,我住在乡村,常常听爷爷提起小暑这个节气,他哼着歌谣告诉我:“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于是,小暑这一节气便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当小暑时节,乡村田间的热闹就再也关不住了。黄瓜架上的花吹着嘹亮的喇叭,招引来了接踵而至的蜜蜂们,“嗡嗡嗡”就像掌声一样地响个不停。豆角架上的.紫花似乎约好了卯足劲儿,孕育出了沉甸甸的豆角。土豆秧似乎不甘寂寞,凑着热闹举起花束,挥动着,欢呼着。茄子秧也不甘示弱,唯恐辜负了夏季的盛情,枝条上再生枝条,枝枝有花开,枝枝有果挂。
小暑的风,也和人们玩起了捉迷藏,踪迹难寻。我想,风儿们也怕热,都躲起来了吧。我奶奶家的后门对着山,前面是一条河,打开后门,就有一点点的风溜进来,我和邻居小伙伴妹妹吹着这一点的风听奶奶讲着过去的故事。没有风,奶奶就会拿来湿毛巾,在我的脸上擦一擦,似乎就感觉一股清风拂面而来,大概奶奶也是拥有神奇魔法的“风婆婆”吧!
小暑的傍晚,总显得格外安逸。树荫下的桥头上会多出一群坐在石凳上聊天的老爷爷,他们穿着白背心摇着蒲扇,再有一两个调皮的小男孩在一边捣蛋。我总爱在傍晚的时候抬头看一看天,总能看到天边一道火烧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了东边。我托着腮坐在一旁,看着千变万化的云儿,心里却也期待着一场雨的降临,好让气温变得凉快一点儿。
如今,我到了城市生活,却总会想起那乡村小暑风光——一幅美妙的夏日乡村风景画!
关于小暑的作文 篇5
“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今天我们迎来了小暑。小暑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故称“小暑”。
一大早,妈妈就翻箱倒柜地把冬天的衣服和棉被抱出来,放在阳台上铺开。我很好奇地问她:“妈妈,咱们要搬家吗?”妈妈告诉我说,小暑前后,日照时间最长,所以大家多会选择这一天“晒伏”,以除去衣物、书画的霉气。我听后,赶紧把书柜里的书也抱了出来,让它们也晒一晒。
小暑过后,紧接着就迎来了三伏天。“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按照风俗,我们中午吃的是饺子,还有一盘蜜汁莲藕。小暑时节不仅可以吃到脆嫩爽口的莲藕,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荷花。当爸爸妈妈告诉我,要带我去看荷花时,我乐得跳了起来。
去看荷花的路上,我忍不住东张西望,只见宽阔平坦的公路两旁,大树的叶子绿得发亮。远处的山也是一片绿色,和绿色的大树一起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墙,仿佛想把炎热挡在墙外。树上的知了卖力地叫着,仿佛在告诉人们天气有多么的炎热。
终于到了荷花池,一眼望去,荷叶挨挨挤挤的,把湖面遮得严严实实。荷花更是千姿百态,有的才露出小尖角,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羞涩地展开花瓣,有的笑得露出了莲蓬。每朵荷花都是那么亭亭玉立,那么让人喜欢。一阵微风吹过,池中那些身着红裙、粉裙、白裙的仙子们在碧绿的圆盘间翩翩起舞。有的不停地旋转、跳跃,裙摆变成了圆形;有的迎风飞舞,裙子鼓起来,像一面满帆;还有的`掀起大摆裙的一角,弯下腰,像是正在谢幕……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恍惚之间,我也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立在水中。蝴蝶飞过来,轻吻着我的粉红脸颊;蜻蜓飞过来,立在我的额头,轻轻地告诉我它是多么爱慕我;青蛙跳到我的荷叶上,为我唱起了歌……
当妈妈拉着我离开时,我留恋地回头望了一眼,此时夕阳的余暉照耀着这满满一池荷花,绿色的荷叶显得分外美丽。我忍不住地轻吟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当我坐在池边的石板上休息时,一只绿色的毛虫从我身边爬过,它身上长满了长长的、尖尖的刺。我想用手去抓它,爸爸制止了我。爸爸告诉我说,这种虫叫“火辣子”,身上有神经毒素,会让人的皮肤火辣辣地疼。我听了,吓得赶紧缩回了手。看来经常到野外玩耍,还能学到不少知识。
在小暑这一天,我不仅了解了不少二十四节气的知识,还走进了大自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气息,放松了疲惫的身心。
这真是不寻常的一天。
关于小暑的作文 篇6
我的暑假生活平淡无奇,却充满乐趣。
放假后,我一次又一次的苦苦哀求,想尽一切办法得到妈妈的同意,终于可以有一个愉快自然的一天,再也不用和“哑巴老师”——的书打交道了。
一天早上,每当我睁开朦胧的睡眼,奶奶的女高音就开始工作。“妈妈要上班了,去送她下楼。”。我别无选择,只能穿上衣服。刚下楼的时候,一个大叔看着我,捂着嘴偷偷笑。我以为舅舅中了五百万彩票,笑得那么开心。我问舅舅早上好,他指着我的衣服说:“张宇,你怎么一夜之间长大的?”你妈妈的衣服适合你吗?“我突然意识到我穿错了衣服。我的脸变成了红苹果。我转过头,大踏步跑回家。只听见妈妈和叔叔在笑!
农村生活很有意思,因为有些鸡犬不宁!
农村有很多空地,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孩子玩游戏,或者玩警察抓贼,或者打羽毛球,或者骑自行车。我也是“自行车家族”的一员。每天下午都给同村的几个朋友打电话,在村里的会馆见面,然后一起骑村里所有的路和小路。有时候还不够。我们要一起骑虎山桥,然后惊险地冲下去。
当然,最惬意的'还是坐在自己的阳台上,面对着初升的太阳或者夕阳,靠着竹椅,拿着一本小说慢慢读。有时候看书的时候拿着勺子吃奶奶做的桃汁。生活处处精彩!
尴尬的事,美好的天堂。我喜欢这个平淡、有趣、充实的暑假。这就是我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你的呢?分享给我吧!
关于小暑的作文 篇7
我的暑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去了美丽好玩的湖岭巾仙溪,经常和弟弟在吾悦广场玩平衡车,参观了妙趣横生的冰雕,和博航在中润广场进行爱心义卖,还参加了我姐姐的浪漫婚礼……
最刺激的事属在湖岭巾仙溪漂流了,那天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我和我的好朋友可可、安安三家人乘风破浪地划着船桨,一路上心情忐忑。整段溪流最刺激的地段,那里足足有两米高,当时我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湍急的水流飞速冲下去了。只知道我紧紧抓住艇两端的扶手,心害怕地砰砰直跳。过了这段最惊险的`路段,我们也就不那么害怕了。任豆大般的雨点打在脸上,我们悠闲地在小溪里划着浆比赛谁最快划到终点。
暑假里让我觉得最温馨的是参加姐姐的婚礼,舞台上方灯光笼罩,放眼望去花朵簇簇,灯光辉煌。姐姐和姐夫伴着优美的音乐,在舞台上举行婚礼。新郎姐夫穿着帅气的西装站在T台中间,等待美丽新娘的到来。不一会儿,一束灯光“唰——”地照向大门,姑父挽着姐姐的手缓缓走上了舞台。新郎单膝下跪,手捧着鲜花递向新娘:“小慧,我爱你,请你嫁给我吧。”新娘接过鲜花,姑父把姐姐的手搭在姐夫的手上,并嘱咐他要疼爱姐姐一辈子。那时,台下响起了一片充满了祝福的掌声。
-
zf69.com小编精心推荐:
- 小暑的作文 | 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600字 | 小暑的短句 | 关于芒种的作文300字 | 关于小暑的作文 | 关于小暑的作文
我爱我的暑假,一个充满了色彩的暑假。
关于小暑的作文 篇8
养生原由
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小暑正是民间繁忙的时候,种植蔬菜,备足过冬;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也都在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炎热的气候,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心静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
《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一定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然而,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
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心静自然凉。
关于小暑的作文 篇9
一年24个节气,每个节气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每一种习俗都体现了当地的文化,风土人情,然而,代代相传的小暑节气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一直以来,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另外,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俗语: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小暑时节是台湾第二期稻作秧苗期第一期稻作黄熟的时候也是丝瓜、苦瓜、黄瓜、冬瓜的盛产期台湾周围的海域是属于温水海域,也是温水鱼群的群聚时期基隆北方外海有小卷红魽等渔获,淡水海域则可捕获黑鲷。
所谓小暑吃芒果代表这个时节是芒果的成熟盛产期台南县白河镇的莲田盛产莲蓬和莲子,素有莲花之家的白河镇每年都会举办莲花节。
小暑节气降至,温习以上各种习俗,有利于对各个地方的了解,也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以及小暑节气养生。
-
我们精彩推荐关于小暑的作文专题,静候访问专题:关于小暑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