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综合分类 > 导航

高老头读书笔记(范例十三篇)

发表时间:2025-06-04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老头读书笔记500字(通用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老头读书笔记 篇1

世界浩瀚而奇妙的面具揭开了——在他的笔下。

伏盖公寓,一个在巴黎角落中的微茫的存在,在显微镜下,像是折射出了一个世界,一个时代。高老头住在这所破旧的公寓中,不仅没有因为上了年纪而受到别人的尊重,还受别人的误会与排挤。对此,他也并不在乎,仍旧孤身一人,沉默寡言。若不是拉斯蒂涅的好奇心与观察力,真相或许会一直藏在高老头心底,这个故事也就不会有更多的发展和真实感。

住在公寓中的人,都各有各的不幸。每个人都经历了不同却又相似的命运,所以每个人似乎都有着很深的城府——确实,最典型的便是伏脱冷先生。

伏脱冷先生带着他幽默又冷酷的面具,像谜一样,不知从何来,也不知往哪儿去。面对拉斯蒂涅,他脱下了面具,还原了自己最真实的面貌,他仿佛是个先知,既看得透过往,也预得见未来。也是他,给拉斯蒂涅上了人生中的“第二堂课”——这个社会,有财便是德。之前,鲍赛昂夫人给他上过“第一堂课”——在这个社会中有三件法宝:心狠、女人、作假。两堂课的教导,却并未彻底打动他正直善良的青年热血心,他仍希望着,希望着靠诚实和努力,仍旧能够获得成功。

语言理论永远没有现实的教育来得直接——伏脱冷被来旭茜出卖;鲍赛昂被情人抛弃,离开上流社会;高老头被女儿折磨至死。他已压抑太久,失败太多 ,终于,他彻底接受了伏脱冷的“哲学”,跳入了那个罪恶而诱人的火炉中,在这个所谓的“上流社会”中,欲火包围着每个人。在这里,每双眼睛中只看得到污浊的利益。眼中有着清澈的,仿佛统统要被淘汰。

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城市中,谁没有过年轻,谁没有过善念,高尚的品质和热血的心灵呢?可是这毫不受欢迎,甚至会引来鄙夷。为了现实,年轻人不得不放弃了梦想,去努力跻身“上流社会”,像吸了毒一般,虽一时过瘾,却慢性毒杀着每个人的心灵。

“谁又能说,枯萎的心灵和空无一物的骷髅,究竟哪一样看上去更可怕呢?”

高老头读书笔记 篇2

读过《高老头》之后,我心里忽生一个感慨——这个社会真现实。应该说这本书就是围绕着“钱”来写的,把“钱”途社会阐述的淋漓尽致。

高老头的妻子早逝,因此他对他的两个女儿很是疼爱,他把自己的心思都放在了这两个女儿身上,倾尽全力的答应她们的要求,顺从她们,溺爱她们。等到她们长大成人以后,一个嫁给了钱——一个银行家,一个嫁给了官——一个男爵。高老头几乎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给了他的两个女儿做嫁妆,然而他却不料,随着他钱的流逝,他的地位越来越低下,以至于到后来被两个女儿双双赶出大门。可怜的高老头啊,他为了能让自己的两个女儿过上锦衣足食的日子而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即使这样,他的两个女儿也没有被感动,而是对他冷眼相待,直到最后,他才醒悟过来,可是已经晚了。

高老头悲惨的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不过也正是他对这两个女儿的过分溺爱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导致了他的女儿只会用金钱来评价父亲对于自己的价值。

放眼四周,我们身边有好多这样的父母,他们以为物质就能给孩子带来最好的爱,其实不是这样,金钱的爱只能是片面的爱,过分的溺爱也只能是畸形的爱,父母不仅要给孩子定量的物质享受,也要教会孩子什么是孝,什么是真正的回报。

高老头读书笔记 篇3

《高老头》以1819至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了两个平行而有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头被女儿们抛弃,悲惨的死去;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走向歧途。小说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与伏脱冷的故事。作家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舞台描绘了一幅幅巴黎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展现了法国金融资产阶级当政时期的金钱关系和金钱对人心的腐蚀,暴露了金钱势力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亡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贵族阶级的必然死亡,真实的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社会特征。

高老头是作者着重刻画的人物,尤其是关于他爱的描写。他原是个面条商,大革命时期靠饥荒成为了暴发户。妻子死后,他对两个女儿极尽宠爱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她们身上,满足她们的一切要求,让她们从小就过着挥霍无度的生活。并把财产给她们作陪嫁,自己却住进寒酸的公寓。在两个女儿的轮番搜刮下,高老头“像柠檬一样被榨干了”,并被女婿拒之门外。一文不值的高老头最后贫病交加地躺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等死,两个女儿竟瞧都不瞧一眼。

这部小说像一面罪恶之镜一样映照出金钱对人的腐蚀和因此造成的社会的阴暗之处,像一幕舞台剧一样活灵活现,所以我爱读它。

高老头读书笔记 篇4

当我从众多书的目录中选择了《高老头》这本书时,原因只是因为它的故事简介实在是太有趣了,讲了高老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丧妻,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为了让她们挤进上流社会,从小给她们良好的教育,出嫁时,给了她们每人80万法郎的陪嫁,让大女儿嫁给了雷斯托伯爵,做了贵妇人;小女儿嫁给银行家纽沁根,当了金融资产阶级阔太太。他以为女儿嫁了体面人家,自己便可以受到尊重、奉承。那知不到两年,女婿竟把他当作要不得的下流东西,把他赶出家门。高老头为了获得他们的好感,忍痛出卖了店铺,将钱一分为二给了两个女儿,自己便搬进了伏盖公寓。两个女儿只要爸爸的钱,可现在高老头已没钱了。最后他的女儿过着奢靡的生活,而他却穷死在小阁楼里。这样的故事情节实在是令人好奇。

但当我开始看的时候,我觉得真的很无聊很枯燥,根本就提不起人的兴趣,因为开篇一直在描写环境,通过环境描写来铺垫剧情和渲染主基调。好像大多数外国的经典小说都是这样的,一开始都在进行环境描写,看《巴黎圣母院》的时候也是这样,开头一直在写背景什么的,导致我也没能看下去。但是这次一定要看完啊,要交作业的。

但阅读到最后,我越感受到人性的冷漠,那么为她们付出的父亲,她们也只是不断压榨,从来不去关心一下他,难道她们认为她们的父亲理所当然为她们卖了自己的店铺和住进了最低等的房间?这是高老头死前的一个片段:“‘一个也不来’拉斯蒂捏嚷道,‘让我写信给她们。'’一个也不来,‘老人坐起来接着说,’她们有事,她们在睡觉,她们不会来的。我早知道了。直要临死才知道女儿是什么东西!朋友,你别结婚,别生孩子!你给他们生命,他们给你死。你带他们到世界上来,他们把你从世界上赶出去。她们不会来的!我已经知道了十年。有时我心里这么想,只是不敢相信。‘高老头死了,两个女儿谁也没有来,他的钱都给女儿花光了,到死连入殓的衣服都没有,是拉斯蒂涅卖了自己的表才给他入殓的。”

终于认清女儿的真面目,但是已经没有重活的机会了,他要带着遗憾和不甘去世了!

高老头读书笔记 篇5

假期间,我读了《高老头》这本书。它揭示了巴黎上流社会的腐败、人与人之间自私与贪婪。

这本书是从一个大学生—拉蒂斯涅的视角来看整个巴黎上流社会的。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苦役犯伏脱冷,他老奸巨猾,看透了社会的黑暗,他想反抗,于是从牢房里逃脱,不择手段地成为了一个富人。从此,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浑身污泥坐在车上的都是正人君子;浑身污泥搬着两条腿走路的都是小偷强盗。偷不值钱的东西你就得坐牢,偷一二百万你就是大名鼎鼎的二百万先生。你看到这里,肯定会奇怪:我为什么对一个苦役犯印象深刻呢?殊不知,伏脱冷是本书中唯一一个头脑清醒的人。他知道,要想高高在上,不先在地上爬,又怎么行呢?

高老头是个单纯的父亲,他全心全意地溺爱着女儿们,最后竟落得被女儿不管不问,暴尸街头的下场,多么令人痛心!女儿们榨干最后的财产后就遗弃了生命垂危的高老头,有个女儿为了一件裙衫竟从父亲身上踏过!看到这里,我愤怒了,这世上怎么有如此没良心的女儿?

可怜的鲍里赛夫人,为了忠贞的爱情而隐居,不再接触巴黎上流社会,我不明白爱情只是一种夺取财产的工具吗?

这一切的一切是多么令人反思,我深深地被这本书所震憾了。同时我想到了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虽然我们身边也有一些丑陋的现象在发生,但我相信社会上好人仍然多,只要人人都能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少一些自私,少一些贪婪,这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高老头读书笔记 篇6

骤雪初歇,云悠然去。窗外晨光熹微,为远山初降的银白添了一抹红妆。天空澄澈得有如无风镜湖,却因清晨的朦胧无端堪染了惺忪,煞是醉人。当晨光轻吻着我时,我却一瞬失去了愉悦心情,忽而想起昨夜所读,再如何明媚的晨光,也顿失了颜色。

轻阖眼,我似乎在昏黄的灯下看见了一位老人,脸上的沟壑纵横是时间与过往给予他的唯一的慰藉。是什么让他在寥寥数年间瞬间失去了所有?他突然抬起头,不知想到了什么,浑浊的双眼中闪烁起莫名的光芒······

孤灯下,耄耋年,无人奉养。再睁眼,窗外才将涌出的细微明光顿时无迹可寻。我心中顿时涌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苦涩烦躁,怎么也静不下来。静静翻开书,心绪迷失在书中一次次的无言据守,为书中那些迷失在金钱利益之中踟蹰不前的人而惋惜。不禁想起一个恰当的比喻——“染缸”。无论多么纯白无瑕的绸缎锦帛只要沾染,便只能迷失在纸醉金迷与筹觥交错之中无法自拔。

高里奥,我笑你痴,即使女儿在金钱与亲情中选择了前者,可仍然还是一味的付出,在临死时心心念念的是她们!可她们呢?连你的葬礼都不肯参加!

高里奥,我笑你愚,如若早些发觉,即使早已发觉,又怎会纵容女儿迷失在虚荣的陷阱与亲情的泯灭呢?你又如何经得起野心膨胀的两个女儿无穷无尽的压榨呢?

反观欧仁,他便是初入“染缸”的纯白帛锦,任凭错综复杂的社会如何染上颜色,他都甘愿沉沦,迷失在利益的洪流里,一去不返。终于在一次次的利欲膨胀中成为了资本主义的畸胎。在金钱与良知中权衡,有人选择前者,迷失了本性;有人选择后者,却一无所有。这样的结果引人深省。即使欧仁目睹了一切,可是为了活下去,只得将良知置之高阁,选择任其迷失。

迷失,也许只是为了活下去而不得不做的吧?这样想着,我合上了书。

高老头读书笔记 篇7

他是那么的爱自己的女儿,而她们呢?在父亲病重时,都不来看一眼。在他临死时,高老头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直到临死前我才知道女儿是什么东西!你给她们生命,她们却给你死亡;你把她们带到这个世上,他们却把你从这个世上赶走。她们不会来了!我已经知道十年。有时我心里这么想,只是不敢相信……爱了一辈子的女儿,到头来反被女儿遗弃了!简直是些下流的东西,流氓婆,我恨她们,咒她们……”天啊!高老头曾那么的爱自己的女儿,可他临死前竟说出这样的话来,真是不可思议,由此可见,他是多么的心寒!多么的绝望!从另个角度反映了,当时巴黎所谓的上流社会女性的样子,非常虚伪,非常虚荣,只顾自己,既轻浮又冷酷,

当然这本书中还描写了,众多的人物。而我认为欧也纳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是当时社会典型的大学生的代表。一心想踏入上流社会,利用女人……可是,他毕竟还是一个有良知的青年。他不愿为得到财产而去欺骗维多莉小姐的感情;不惜自己的钱财去安葬高老头……

高老头读书笔记 篇8

在无聊的时间里,看巴尔扎克的作品《高老头》完全是一种偶然,偶然之中我得到了震撼。

作为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它有力的鞭挞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万能和万恶的力量,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己主义关系。

故事从沃盖公寓展开。退休面粉商人高里奥将全部心血都寄托在了两个女儿身上,他用巨额的嫁妆把她们嫁给了两个爵爷,使她们进入了上流社会,不料却遭到女儿的嫌弃和遗弃。两个女儿只把父亲当成摇钱树,一次又一次地向父亲索要钱财,渐渐榨干了父亲的最后一滴血。

在两个女儿的婚外恋分别被丈夫发现后,她们为了钱在高老头面前大吵大闹,把高老头气的中了风,最后悲惨地死去了。知道高老头临死之前,女儿也没有来看他,而是去忙着参加一个上流社会的大型舞会,最后陪伴高老头的只有拉斯蒂涅和一个医科大学生。

本书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是没落贵族子弟拉斯蒂涅,读后感《高老头读书笔记600》。他从内地来到巴黎攻读法律,本想刻苦攻读重振家业。但当他在表姐博赛昂夫人的客厅里见识了上流社会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后,想往上爬的个人野心日益膨胀。在逃犯伏脱冷的唆使下,他欺骗善良无知的泰伊番小姐,获取她的爱情,几乎成为逃犯伏脱冷杀人夺遗产计划的帮凶。他又解释了特.尼沁根子爵夫人,并成为她的情人,想通过作贵妇人的情人来发家致富。

他一步步地被金钱所腐蚀,开始丧失正直的良心,沦为一名资产阶级野心家。在目睹了两个女儿对父亲的无情无义以后,他埋葬了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决定与这个黑暗的巴黎社会来拼一拼。

高老头的善良与人性的自私、丑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为高老头惋惜的同时,我也不禁为人性的丑恶感到可怕。全书以1819年底和1820年初为时代背景,展现的是一幅波旁王朝时期法国社会的历史画卷。可是,我却不禁要打一个问号,这折射的只是某个年代的西方社会吗?

高老头读书笔记 篇9

总体来说,读完《高老头》,一幅生动的那个时代的画面便展现在我眼前,书中让我看到了一个物欲横流,金权统治下的巴黎。

书一开头就让我们来到了伏盖公寓,为我们介绍了主人公大学生拉斯蒂涅和高老头(高里奥),并以此为线索开始了叙述。拉斯蒂涅是一个大学生,不愿埋头读书,在上流社会灯红酒绿,挥金如土的生活的诱惑下,最终由一个清白的少年,堕为一个野心家;高老头原是一个面粉商,靠灾荒年搞囤积,大发了一笔横财,并把所有的心血倾之于他的两个女儿身上,最后却像榨干了的柠檬壳一样被女儿们丢弃。

文中最让我感触的莫过于高老头的悲惨经历了。这个人,作为一个商人,无疑是成功的:他成功地利用灾荒好好地赚了一把,在金权控制下的社会,钱就意味着一切,它拥有了一切;但作为一个父亲,他又把这一切给了女儿们,他身无分文了,于是他被女儿们一脚踢开了,是啊,在金权控制下的社会,身无分文就将失去一切,这样的社会,什么亲情,友情,爱情,都是生存不下去的。高老头最终也没有见到他的女儿们,他不甘心啊,他挣扎,他控诉,但最终还是静了下来,昏天暗日,穷光蛋是没有发言权的,一切归结于消亡。

高老头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剧,是这个社会整体的悲剧。这样的社会,不管是谁,只要生活在其中,必定悲剧。在这个社会中,人是扭曲的,畸形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冷漠的,金钱统治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即使是在上层社会,那些荣华富贵的人们,他们的心灵是痛苦的,在那丰满的体型里面,是干瘪的心。

再说一说大学生拉斯蒂涅吧。这个在社会中被打败的青年,走上了野心家的道路,成为金权社会的一份子。按理说,他学的是法律,应该是正义的维护者,但这样的社会,钱就是正义,现实太污浊,好人无出路啊,为了生存或是更好的生存,拉斯蒂涅最终也选择了和社会上许多数的人一样的选择:走向金权之路。

也许会有许多人指责那些铁石心肠的人,但是,我想那些铁石心肠的人也是被逼无奈的,没人愿意随便的出卖自己的本心,但在社会上如果无法用正当的手段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权力,当自己面临生存的威胁时,那么人们就会不顾一切,因为生存是第一要义,如果连生存都不能保证,其他的皆为空谈。我们在“动物世界”中经常看到那些血腥的,残酷的画面——动物们为了生存而竞争。人类世界也是如此,只不过是不那么直观罢了。而在这样一个扭曲的社会,这样的竞争更加激烈,在金权的支配下,人们互相厮杀,争夺生存的空间和权力。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样有激烈的竞争,但还好,我们的社会还是健康的,有秩序的,人们能通过正当的手段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权力,因此,现在处于求学阶段的我们,更应学习良好的金钱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将逐步进入社会,让整个社会充满正义之风。

高老头读书笔记 篇10

一个来巴黎求学的穷大学生,原本拥有着热情、才气和至高的理想,却因为社会的“熏陶”,全身扎进了利益与金钱的无底洞。如果有很多人在怜悯高老头的可悲命运,那么应该有更多的人悲泣这个善良热情的穷大学生拉斯蒂涅,他的良心被野心所吞噬的经历。

拉斯蒂涅是《高老头》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是整个故事的线索,与其说《高老头》是在写高老头的故事,不如说《高老头》是在说拉斯蒂涅的命运。

拉斯蒂涅是广大青年的形象,在这个树立人生观、世界观的年龄,在这个最容易动摇价值趋向的阶段,更需要的是社会的帮助,人们的正确引导。可是在当时的巴黎,社会被金钱所主宰,人们被利益所左右,还有谁来引导这些对社会充满好奇心的青年们?不仅没有人来引导,反而那些被利益驱使的灵魂还来唆使他们。可怜的拉斯蒂涅!可悲的人们!当时社会最可悲的不是人们的道德沦丧、物欲横流,而是连这些正直善良的年轻人也要栽进这个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的社会。

这是一曲金钱与权势的悲歌,唱尽了世间悲凉,唱尽了人情可悲。

这是一面光亮而真实的明镜,照出了人心的丑恶,照出了时代的.面貌。

这是一把沾满鲜血的利刃,刺伤了丑恶的灵魂,流的是时代的泪血。

高老头读书笔记 篇11

寒假里我读了巴尔扎克所著的《高老头》,感触很大。这部伟大的作品深刻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以及人与人之冷酷的金钱关系,读来让人震撼,同时也为巴尔扎克对社会的深刻揭露而慨叹。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高里奥老头和拉斯蒂涅,此外还包括伏脱冷和鲍赛昂夫人。这四个人各自有着不同的经历,却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一个共同的社会现象——金钱对社会的决定性作用,它诱人堕落,它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酷无情,它导演出一幕又一幕的人间悲剧。高里奥原是面粉商。为了让两个女儿攀上一门好亲事,他把自己大部分财产分给了她们。

可是,两个女儿眼里只有钱,不过两年,就把父亲从自家赶出来,可怜的高老头不得不去租住破旧的公寓。20年间,他把自己的心血和财产都给了两个女儿,可最终却像被榨干了的柠檬壳一样被女儿们丢弃。直到死,两个女儿为参加舞会都不愿见自己父亲最后一面,让他含恨而终。这样的社会,哪儿还存在道德理想?金钱才是全社会的统治者,得之者胜,失之者败。

而作品另一个主人公拉斯蒂涅,更是经历了一个堕落的过程。在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生活所形成的强烈对比之下,他的性格慢慢发生了变化,贫富差距不断刺激着他的欲望,最后抵不住金钱的诱惑,走上了资产阶级野心家的道路。作品中所描写的这些世态炎凉,让人惊叹,促人深思。

我们不应当对生活过于苛求,应该珍惜好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对于钱,更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其实我们拥有的最大财富在于拥有绚丽多彩的生命,认识到这点,我们才会活得更加坦荡,更加快乐。

高老头读书笔记 篇12

任何人都活在社会中.记得我们高中校长说过“别人都是神经病,你不是神经病,那么你才是真正的神经病.”这话虽俗,但是不无道理.一个人是无力改变周围的环境的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无奈地“随大流”.人很伟大,但也很渺小.很多时候我们也只能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

有太多的时候,我们都在抱怨社会的不公,埋怨老天“有眼无珠”:不是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为什么好人就要受欺负而坏人却可以活得滋润潇洒呢?为什么同样的机会A要给B而不给我呢?他不就是比我有钱吗?为什么我就要受别人的轻视污辱而他就要受巴结呢?为什么……在生活中有太多诸如此类的 “为什么”.可是为什么你在抱怨、愤怒的时候就没想过怎么样才能使自己摆脱这种境地并为之努力奋斗呢?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靠诅咒抱怨而成功,任何一个人也不可能因别人的诅咒抱怨而倒霉.

弱肉强食向来就是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老虎会因为兔子的可爱弱小而“口”下留情吗?不会!它只会在狮子面前犹豫.因此,想生存下去并且活得更好,那你就要努力地让自己成为狮子!

永远记住:哀求、眼泪、同情永远不会成为弱者的生存条件.要想成功,奋斗才是真!

高老头读书笔记 篇13

了解过高老头对他两个女儿卑微的爱后挺有感触。

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在我的记忆中,无论是电视剧中还是生活体会的父爱都应该是一种严厉,不可抗拒的代名词。这种爱很细微,难以捕捉。

高老头在妻子死后将自己所有的爱都投注到了女儿身上,换来的却只有女儿们金钱上的需要从而施舍的爱。站在高老头的角度上来看待他可能会为自己这种爱感到自豪,他会认为这是一种伟大的爱。站在女儿的角度,就像把高老头当作一台自动提款机,不断索取,只需要撒撒娇,她们便可以换来想要的一切。她们已经变得麻木。

读完这本书的人都会说高老头多么多么可怜,两女儿多么多么心狠。其实,这都是有形成因素和形成过程的。

试想一下,你从记事起,坐惯了豪华马车,享受惯了下午茶和穿不完的新衣服你会随便放弃这样的生活吗?这两个灵魂是被父爱灌溉着长大的,她们只会认为高老头的做法是理所应当的。当她们把父亲赶出去的时候,她们也可能会难过,会心慌……但次数多了这个灵魂也变得如那个社会一样麻木了。她们开始变得为所欲为,因为她们知道,所谓父亲是不会责骂,不会生气,只会笑着包容着她们的无理取闹。就像现在的社会,如果有人给了你一巴掌,你以德报怨,难免他不会下次给你更狠的一巴掌。

再来分析一下高老头的心理。就和现在社会被"啃老"的父母是一样的,孩子要就给嘛,孩子的开心最重要。他们也可能有满足不了的时候,狠心的话被孩子的几句狠话打破。于是,他们开始被榨干,直到最后剩下的皮被丢弃在大马路上,任人践踏。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恶人。有的只是被贪婪占有的失了本心的人。他们的本心不断被啃噬,到了最后只剩下贪婪。在那个社会大多都是这样的人,他们踩着善良的人,利用他们,成为自己心中的那个神,享受着虚荣心被满足的快感,但我相信这种人的日子活的并没有多快活。

请给生活多一点爱,给爱你的人多一点温暖,多一回报;也让自己爱上生活。

文章来源:http://www.zf69.com/zonghe/3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