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综合分类 > 导航

音乐《小木匠》教案(推荐9篇)

发表时间:2025-06-03

音乐《小木匠》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用活泼、跳跃地情绪来学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体验雨中跑着勇敢的小娃娃。

3、欣赏我国民歌“落水天”,感受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唱准乐谱、欣赏教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听音练习

1、老师先弹奏以出示的音,并认识音名。

2、老师完整的弹奏旋律乐句,学生仔细听辨并能准确填写音名。

3、把旋律完整的演唱。

三、学唱乐谱

1、学生先自己认识音名。并根据歌曲旋律音高来演唱乐谱。

2、老师把有难度的乐句提出来师生一起解决。

3、轻声跟琴来演唱歌曲乐谱。

4、分组来演唱歌曲乐谱。

四、新授歌曲

1、导入:从新课内容进行导入。

2、教师范唱

3、用声势感受歌曲旋律

4、师:这首歌曲是几几拍?二四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二拍,强弱规律:强弱。

5、按节奏朗读歌词

6、跟琴学唱歌曲

五、创编动作

1、观赏、体验“小脚丫”在雨中跑的动作

2、根据歌曲集体创编动作,创设情景进行表演。

六、欣赏“落水天”

听赏“落水天”歌曲,并跟着哼唱,体会歌曲的情绪

讨论:

1):在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

2):请你随着音乐做动作。

音乐《小木匠》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用柔和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学唱歌曲,认知6/8拍的特点、含义、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6/8拍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创设情境,以趣导入

老师:同学们,我们前几节课都感受了描绘早晨的歌曲和乐曲,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感受一下描绘晚上歌曲。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音乐,请你们闭上眼睛来听。听完后告诉老师你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学生:闭眼睛欣赏

老师:请看大屏幕,你们眼前出现的画面是否和老师想的一样呢?那谁能起来描述一下这幅图片呢?ppt展示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这段音乐其实是歌曲《晚风》的旋律。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晚风》这首歌曲。[出示课题]

三、学习歌曲

1、歌曲分析

首先先让我们一起聆听一遍。晚风原唱1.ppt

介绍歌曲:

歌曲《晚风》是教育家乌申斯基创作的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E大调八六拍。这首歌曲二声部旋律基本上是由三度音程组成,优美流畅,节奏舒缓,且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歌曲风格。歌曲结构为一段体结构、弱起节奏,一共三个乐句,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延伸,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重复与补充。

2、词作者简介

乌申斯基(1824~1871)教育家,俄罗斯教育科学的奠基人,提出乌氏论教育的民族性等重要教育思想、对小学儿童教育以及小学教材建设的宝贵意见,对后世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让我们再来聆听歌曲,听一听歌曲的节奏有什么样的特点。晚风原唱1.ppt

提问:什么特点?学生说一说。

4、学习歌曲节奏,感受歌曲节奏美

播放歌曲,体会节奏特点。

(1)聆听高声部旋律,找出节奏特点

(2)认知6/8拍的图示、含义及强弱规律

5、感受歌曲旋律美。

(1)播放歌曲范唱,学生轻声跟随学唱。晚风原唱1.ppt

(2)教师教唱,解决学生的难点。

6、歌曲声音处理:

师:“这样的歌曲,我们应该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更合适呢?”

学生说一说,教师指导体验。

7、完整的演唱歌曲。晚风伴奏.ppt

四、拓展延伸

老师:现在我们来欣赏另外一首俄罗斯经典歌曲《山楂树》,听一听有什么感受?

学生:欣赏

老师:同学们,他们唱得好不好听?

学生:好听

老师:他们之所以唱得好听,是因为演唱者使用心在演唱,这样才能打动人,感染人,后让我们再唱起《晚风》这首歌曲,让我们的歌声更加优美动听。晚风原唱.mp3

学生:演唱

五、自我评价

同学们,愉快的音乐课马上要结束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小结下课

音乐《小木匠》教案 篇3

音乐《小木匠》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明亮的声音和谐地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2、能认真聆听乐曲《晨景》,感受乐曲的情绪,并能随乐律动。

3、能认真聆听歌曲《早晨的歌》,能随乐轻声跟唱歌曲,并能积极参与歌曲的律动。

4、了解重唱、合唱等音乐形式,并能自主为《清晨》设计演唱形式。

教学重点:

1、能和谐地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2、感受乐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和谐地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听闹钟响了,早上起床,你都会干些什么呢?让我们跟着音乐用动作来告诉老师行吗?

(CAI:播放《早晨的歌》)请同学们随音乐进行律动。

三、教唱歌曲《清晨》

1、学唱《清晨》第一段

师:瞧,很多同学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呢,嘴里啊,还哼着小曲,听听,他们哼的是什么?

CAI:播放《清晨》第一乐段

①学生聆听音乐《清晨》第一乐段

师:这首歌可真动听。你们想不想也和他们一起来歌唱这美好的清晨呢?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②学生用la轻声模唱曲谱

③用琴带唱歌词

师:听到这样的歌声,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愉快的,开心的)我们也来带着这样的心情来唱一唱好吗?

④学生有感情地轻声演唱第一乐段

2、学唱《清晨》第二乐段第二声部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唱着歌不知不觉地到了放学了时候了!(CAI:黄昏,学校放学的情景。)学习了一天的同学们都背着书包高高兴兴的回家了,一边走,一边高兴的哼着歌,歌唱这美好的黄昏。

①学生聆听音乐《清晨》第二乐段第二声部

CAI:播放《清晨》第二乐段第二声部

师:原来呀,就是他们早上哼的歌曲,可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歌词不同)对呀,早上唱的歌是歌唱美丽的清晨,而现在是歌唱美好的黄昏。我们来读一读。

②请同学朗读第二段歌词。

师:大家仔细瞧瞧,这两段歌曲真的是完全一样的吗?(有一个小节是不同的)那我们来一起唱一唱吧!

③解决歌曲中两段音乐不同的地方,即:|7654|和|764|

④学生跟琴用la轻声模唱曲谱。WWW.zf69.COm

⑤学生跟琴轻声唱词。

师:嗯,学习了一天的同学们终于盼到放学的时候,你觉得同学们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对呀,我们从他们的歌声中就可以听了出来,那让我们也来带着这样的心情来唱一唱吧!

⑥带着感情轻声唱词。

3、学唱歌曲第二乐段第一声部。

师:放学的路上风景可真美啊,看,爷爷奶奶们也出来散步欣赏这黄昏的美景呢!我们向他们招招手:你们好啊,爷爷奶奶们!(CAI:你们好啊,小朋友们,你们的黄昏唱得真好,来听听我们唱的黄昏吧,这才是属于我们的黄昏呢!)

①学生聆听音乐《清晨》第二乐段第一声部

CAI:播放《清晨》第二乐段第一声部

师:这歌声优美吗?爷爷奶奶们唱的黄昏和我们唱的黄昏有什么不同呢?对呀,这段音乐就像爷爷奶奶们散步那样,慢慢的,悠扬的,那我们也来学学爷爷奶奶们唱一唱吧!

②学生用U轻声模唱曲谱

③学生跟琴轻声唱词

4、学会合唱《清晨》第二乐段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如果爷爷奶奶们和我们一起歌唱黄昏,会是什么样的音乐效果呢?

①学生聆听音乐《清晨》第二乐段

CAI:播放《清晨》第二乐段

师:你们觉得好听吗?这是一种演唱形式,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合唱,合唱是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的声部演唱同一首歌曲。这里是两组演唱者演唱两个声部的歌曲。我们也像他们一样来合唱这首歌曲吧!

②全班合唱《清晨》。

师:爷爷奶奶们很关心小朋友,小朋友们也很尊敬爷爷奶奶,他们相互照顾着,所以他们的歌声虽然旋律不同,一起唱出来却很美,你们能不能也像他们一样,做到和谐地演唱呢?

③学生试着用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5、学会重唱《清晨》第二乐段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想请一个同学和老师一起歌唱黄昏,老师来学爷爷奶奶们唱,你来唱小朋友们的,好不好?

①请一个同学和老师一起试着重唱《清晨》第二乐段

师:这样的唱法叫二重唱,你们知道什么叫二重唱吗?我们两个人来唱两个各自不同的声部,一起唱同一首歌,就叫二重唱。由此,你们可知道什么是三重唱?什么是四重唱?

②请同学们试着说说三重唱,四重唱的概念。

师:对呀,这些演唱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叫重唱,我们来看看:(CAI出示:重唱是一种声乐形式,它是指两个或多个演唱者,按各自的声部演唱同一首歌曲。)

四、参与表现

师:这是一首非常美的英国民歌《清晨》,(CAI:出示歌单《清晨》)首先,我们一起来歌唱早春的清晨,然后再一起合唱深秋的黄昏,好吗?

①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的演唱《清晨》全曲。

师:我们学了这么多种演唱形式,你还能为这首歌设计一种演唱形式吗?你觉得,怎样唱,才会让这首歌唱得更美呢?分小组讨论一下,等下再请你们组的同学一起配合完成表演,好吗?

②学生分组讨论用什么演唱方式来演唱这首歌。

③学生分组表演。

④学生间相互评价,评出唱得好的一组。

方案范例:

方案1:演唱形式:我唱第一声部,邀一个同学唱第二声部,一道演唱这首歌,并请全组的同学为我们伴舞。

方案2:演唱形式:我们全组的同学一起来合唱这首歌。

方案3:演唱形式:我一个人独唱第一段,再和全组的同学一起合唱第二段。

五、总结

师:清晨是美丽的,我们的歌声更加美丽!今天,同学们把《清晨》这首歌用自己的方式演唱了出来,而且唱得非常动听,愉快的结束了我们这堂音乐课!谢谢同学们的表演,让我们相会在下的音乐课吧!

音乐《小木匠》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听赏乐曲《森林水车》,感受乐曲主部与插部不同的音乐形象。

2、感受音乐带给的情绪,加强学生的审美。

一、导入部分

请见过水车的学生,为大家介绍水车的作用。

二、听赏乐曲主部主题

1、播放乐曲学生感受主题音乐形象。

(1)主题的节奏是舒缓的还是密集的?(比较密集)

(2)主题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小提琴)

2、再次播放乐曲,主题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回答。

3、再次播放乐曲,要求学生进一步熟悉主题旋律。

三、欣赏乐曲

1、初次完整聆听乐曲。

2、再次完整听赏乐曲。

播放《森林水车》。乐曲播放结束,教师请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结构(可以用颜色、图式等方式)。

四、课堂小结

乐曲《森林水车》,是由德国作曲家艾伦贝格创作的。

音乐《小木匠》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用四川地方方言和诙谐、滑稽的情绪演唱四川民歌《螃蟹歌》,在积极参与交流中让学生体会表演的乐趣。

2、在丰富的艺术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感受歌曲幽默的特点,体验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

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的情绪、了解歌曲的风格、准确地唱好歌曲。

教学难点:

歌曲旋律的音准及运用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快乐有序、组织教学:

1、教师播放《动物狂欢节》的音乐片段及画面。

2、学生随画面自由模仿动作进音乐教室表演。

二、创设情境、寓教于乐:

1、描述动物特征:师:同学们表演的好极了,哪位小朋友说说你扮演的小动物有什么明显的特征?带上老师的头饰表演一下。

2、复习歌曲: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一首前几天我们才学过的、大家非常喜欢的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体会一下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活泼)

三、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轻松导入:师:小朋友们喜不喜欢海里的小动物呢?你们喜欢海里的什么动物?(引出螃蟹)

2、相关文化介绍:师:大家都喜欢螃蟹(出示图片或录象),不仅是因为螃蟹味道鲜美、而且长相非常有趣滑稽,那么谁能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螃蟹、并且表演一下螃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四川民歌《螃蟹歌》,先听一遍录音范唱,体会一下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四、愉快学习,审美体验: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的另一种风格情绪。(滑稽、诙谐)

师:同学们都说这首歌曲的情绪和我们以前学的不一样,这主要体现在歌曲描写的内容和歌词的方言特点上,这是一首四川民歌,在演唱上运用了四川方言,这就是大家听不太清楚的原因。大家都知道螃蟹一般生活在水里,比如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水源充足,在人们的生活环境里经常会见到螃蟹,有时会被螃蟹夹到,他们就把这样的事编到歌里来唱,是不是很有趣?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2、再次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描写的有趣内容。

3、了解四川民歌的方言特点,教师(或请会四川方言的学生)讲解,学生学读歌词,对重点字词进行辅导,使学生体会和感受歌曲中幽默、诙谐的风格。(注:“哥”方言读guo、“脚”方言读jiuo、“个”方言读guo、“壳”方言读kuo、“河”读huo、“只”读zi。)

4、听录音伴奏带,教师与学生分接龙形式按照节奏朗读歌词,要求读音准确,尽量读出四川的方言特点,体会歌词的诙谐、滑稽,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

5、学习歌曲:

(1)教师弹琴,学生用“lu”哼唱旋律。

(2)学生随琴慢速唱词,用四川方言重点唱好后十六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

(3)一边唱一边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滑稽、诙谐的情绪,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歌曲三段歌词的含义。

(4)歌曲处理:学生讨论怎样唱才能使这首歌曲更加生动、形象,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歌曲滑稽、诙谐的情绪呢?(然后教师给予汇总:第一段用夸张的表情演唱,第二段用平稳的方法演唱,第三段用着急求饶的形象演唱。)

(5)学生完整的随录音伴奏带演唱,准确地把握好演唱歌曲的度。

五、大胆创新、想象表现:

师:刚才我们唱的是发生在螃蟹身上有趣的事情,现在我们就来表演一下这个小故事,好么?全班分成三组,每一组推荐一名小组长,分配角色:可以唱歌、可以表演、可以用打击乐器伴奏,也可以加入旁白等等。

六、拓展视野、总结全课:

师:老师通过大家对歌曲的学唱和表演,看出来你们非常喜欢螃蟹,除了它好吃,形象滑稽外,你们知道它还有什么作用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一下,下节课把资料带来说给我们大家听听,好么?

音乐《小木匠》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唱歌曲《大海》,学生能感悟词曲中蕴含的“美”,明白要保护大海、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道理。

2、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真正的走进音乐,了解音乐,并在音乐实践中学会鉴赏音乐,聆听音乐,进而喜爱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

1、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并在体验中充分展开想像,获得自己独特的音乐理解及感受。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创造,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3、利用集体表演、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初步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和“x”这个节奏型,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编活动,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简单恰当的动作,用体态语言或律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让学生感受大海的声音并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聆听歌声时能学生能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

3、学生能够在律动、音乐游戏和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演唱歌曲

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规律和“x.x”这个节奏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钢琴)、动物头饰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对唱)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播放大海的幻灯片,学生观赏。

2、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教师用笛子伴奏。

教师质疑:刚才你们从这首音乐和老师的笛声中感受到了大海的哪些美丽的画面呢?学生汇报:有海浪、涨潮、退潮、海水打在礁石上,贝壳、帆船等)

3、谈话导入: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大海,所以今天,老师要请一位船长来带领我们去大海上玩一玩!

(三)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大海》(学生跟着老师做简单动作,体验三拍子律动。)

2、教师质疑: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教师出示四三拍节奏规律图谱并要求学生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弱)

3、出示歌谱,复听歌曲,再次感受四三拍强弱规律。(使学生对歌曲旋律、对四三拍节拍加深印象)

4、出示这个节奏型,让学生感知附点节奏,并掌握附点节奏。

5、出示歌谱,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完整聆听歌曲,找出歌曲中出现了几次附点节奏。

6、按节奏读歌词,学生试着读,教师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

7、教师出示歌谱,一边弹琴一边范唱,学生跟老师小声哼唱。(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8、学唱歌曲

(1)学唱前半段歌曲:教师弹琴范唱歌曲,积极鼓励学生试唱,唱不准确的乐句教师及时给学生进行纠正、指导并示范演唱。(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听好音乐节奏“x.x”并注意歌唱姿势)

(2)引导学生对前半段歌曲进行感情分析、处理,教师弹琴提示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前半段歌曲。(提示学生注意听音乐节奏和速度,注意歌唱姿势,用声音表现出大海的“美“)

(3)学唱歌曲后半段,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用心聆听。(教师提示:注意歌曲中歌词的演唱速度与节奏)

(4)教师弹琴,鼓励学生自己演唱。教师听后指导纠正学生个别乐句和歌词节奏的演唱,尤其是高音部分和后一句歌曲的节奏多重复练习几次,加以巩固。(教师提示学生演唱时注意气息和声音的控制,切记扯着嗓子大喊)

(5)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后半段歌曲,教师提示:注意听准音乐及歌曲的节奏。

(6)分析、处理歌曲后半部分,设问:波涛涌动的大海应该用什么的情感和声音去表现?大海摇篮应该用什么样声音哄着太阳和月亮睡觉呢?(哼唱)教师弹琴,提示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半部分。

(7)出示全部歌谱,教师弹琴,学生跟琴声完整演唱全曲。(教师提示:注意歌唱情绪及节奏,听好音乐,注意歌唱姿势)

(8)教师播放歌曲范唱,学生跟音乐完整演唱歌曲。提示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肢体动作随着音乐即兴创编能表现出大海的律动动作进行表演。

9、学生合作,合唱歌曲《大海》:齐唱—独唱、伴唱—齐唱。

10、师生合作表演故事:一组同学带上鱼儿头饰,另一组同学带上虾子头饰,一名同学带上船长头饰,并带领一组同学扬帆起航……

(四)拓展延伸

出示“海洋污染“的几幅图片,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五、课堂小结:

美好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与可爱,我们要好好保护环境,不要乱丢垃圾,热爱我们的海洋,热爱我们的地球。

音乐《小木匠》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2、表演歌曲

教学目标:

1、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2、通过聆听欣赏与表演,提高对音乐的审美及情感体验的能力。

3、培养学生表现欲和创作冲动,在主体参与中展现个性和创造才能

教学重点:

歌曲的情感体验、音乐形象的分析表演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故事绘画图片、别针、布片、卡纸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多媒体播放抗日战争时期小兵张嘎的^电景彡小片段。

师:大家知道这位小英雄是谁?你们知道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有哪些小英雄呢?

生1:是小兵张嘎。

生2:还有闪闪红星中的潘东子……

师:抗日战争时期还有一位小英雄,他没有上过前线打鬼子,但同样消灭了敌人,大家想知道他是谁吗?

下面我们请多媒体音乐播放器来告诉大家,你们听听这个小英雄究竟是谁?他又是怎样消灭鬼子的?

二、聆听歌曲、感受体验音乐形象

播放全曲,引导学生聆听,体验。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来回答,这首歌是怎样的音乐情绪?它叙述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和他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1:悲伤的,沉重的音乐情绪……

生2:讲述了一个名叫王二小的放牛娃,为了保护群众和后方机关,机智地把敌人引进包围圈,自己却英勇地牺牲了……

生3:颂扬了二小的英勇机智为消灭了敌人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牺牲自我的伟大精神,以及大家哀悼小英雄沉痛的心情……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做适当的引导和总结)

教师介绍歌曲相关创作背景和歌曲体裁,音乐的风格特点等。

师:让我们跟随音乐来哼唱歌曲的旋律,缅怀这位小英雄吧!

三、发挥想象、创造设计

教师展示《王二小放牛遭遇敌人》、《诱敌进入包围圈》、《二小壮烈牺牲》、《人们怀念王二小》四幅情节图片。

师:同学们,这里每张图片描述了故事中的某一个情节,下面由你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表演这四段故事情节,大家分成四组,每组选定角色演员,设计台词。其他的同学动手做服装头饰道具等。还有一些同学扮做群众演员或者是背景的花草树木等等……

小音量播放歌曲,学生分组进行分工,教师指导做道具学生用别针、布片等设计角色服装和道具等。

学生开始思考动手创作。

四、综合表演、形成高朝

师:下面由同学们表演自己创作的剧情,让我们满怀热情放手去表演吧!

生:欢呼鼓掌……

(教师安排,组织学生调动一切力量,按照不同的角色任务,展示各自的设计成果,每组表演一段,诠释故事情节,随着后一个情节----人们深情怀念王二小的进入,歌曲再次响起,把故事以及音乐情绪推向^高朝,在全体同学的哼唱声中结束表演。根据每组的表现分别给予评价和鼓励)

师:王二小有哪些值得大家去学习的地方?

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舍己为人……

小结:王二小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后方的安全牺牲了自己,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更加要珍惜美好的时光努力学习,勇攀科学高峰,为中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生活中大家更应该做一个有正义感的好孩子,爱护人民的公共财产和一切不文明的社会风气做斗争!

歌曲音乐再次响起,结束课程。

音乐《小木匠》教案 篇9

《找朋友》

教学内容:

活动“找朋友”

教学目标: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同学交往,喜欢并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学习童谣,初步学习用声势参与童谣表演。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相互协作的精神与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动作表演。

教学准备:CD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同学们会读童谣《找朋友》吗?

(2)按教课书的方式表演童谣,引起学生的兴趣。

2、分组学习

(1)按节奏读童谣

(2)学生分组,一个按节奏读童谣,一个组跺脚。

(3)两个组合作读童谣并参与表演。

(4)学生能同时完成读童谣、跺脚、拍手。

3、合作表演

(1)学生围成一个圆圈,一位同学站在中间。

(2)全体学生拍手、跺脚,中间的同学在圈内随节拍拍手转圈。

4、创编表演

学生分组创编其他动作。

板书设计:

找 朋 友

童 谣

介绍朋友

文章来源:http://www.zf69.com/zonghe/3378.html